推广 热搜: 佛珠  香道  _佛教用品  南京佛事展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菩提子佛珠  苏州佛事展  檀香  佛教  佛教文化 

岭南千年奇珍莞香 馨传山海千百年

   日期:2024-03-28     浏览:72    
核心提示:岭南千年奇珍莞香,是时间孕育的高雅清香,是东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的瑰宝,也是中国唯一以地方命名的沉香珍品。古时
岭南千年奇珍莞香,是时间孕育的高雅清香,是东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的瑰宝,也是中国唯一以地方命名的沉香珍品。古时,东莞香市曾与广州花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并称为“粤东四市”,名扬天下。
 
  莞香的故事像一首永不褪色的古诗,浸润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曾兴旺,亦有过式微,如今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千年香脉,再次散发幽香。

 
  香史悠久
 
  三月春日融融,东莞莞香非遗保护园内,23万棵莞香树,一棵挨着一棵,随着微风婆娑起舞。莞香非遗保护园坐落于东莞大岭山镇百花洞,自唐代起就是四大“皇家香园”之一。跨越千年,这片“莞香祖源”至今香气氤氲,香农遵循古法种香采香,传承千年技艺。对着郁郁葱葱的莞香林,点着香气高雅的莞香,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欧将莞香的历史之脉对我们娓娓道来。
 
  东汉岭南已种沉香树 东莞土壤宜植香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秦汉时期,香主要用于祭祀、洁净、沐浴等场合;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使香具有浓厚的宗教意涵;隋唐五代,香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唐代瑰丽华美的香具、香囊,是古人爱香、用香的侧写;宋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在填词作画还是在抚琴赏花,又或是宴客会友还是独居慎思都要焚香。李清照曾作词赞赏沉香“沉水卧时烧,香清酒未消”。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便绘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元代出现了线香,明清香料更是成为日常生活必备之物。
 
  沉檀龙麝,是我国四大名香。沉香居首,被誉为“香中阁老”和“植物钻石”。苏东坡在《沉香山子子赋》中咏道:“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 可见其弥足珍贵。
 
  东汉杨孚《交州异物志》记载:“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可见,此时岭南已种植沉香树。
 
  岭南种植沉香树,以莞邑为甚。原因在于:“莞香喜瘠不喜肥,若生长于肥力弱的酸性土壤中,则长势蓬勃。东莞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黄壤和红壤等酸性沙质土壤,土质坚硬而贫瘠,特别适合莞香树的生长,出产的香料品质最好。”东莞莞香文化博物馆负责人谢静兰说,“两广”“两南”,也就是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是中国沉香的主产区,其中只有莞香是中国唯一以地方命名的树种。
 
  唐代莞香成为贡品 明代与江南种茶齐名
 
  莞香自唐代起成为贡品,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牛眠石一带乃四大皇家香园之一。到明崇祯年间,文人将莞香生产与江南种茶相提并论。由于稀缺珍罕,直到明朝,莞香才逐渐放开民间使用和贸易,得以名扬于世;清代,东莞县内种香和卖香蔚然成风,一度成为当地主要生计产业。
 
  清代,广东地方官员常常挑选昂贵的莞香精品进贡。“文献记载,清康熙时期,广东布政司每年需要进贡沉香一百斤,到了乾隆时期数量上升到了三百斤。”故宫至今有莞香遗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万秀锋说:“故宫博物院现存数盒清宫遗存的莲头香、严露香和切花香。为防潮,香料外盒都用锡制。盒盖上有云龙纹,盒口处有黄色封贴。”
 
  天下第一“女儿香” “带香嫁娶”风俗传到今
 
  中国香文化在唐代流入日本,形成香道的不同流派。日本香道志野流派第二十一代掌门人峰谷,常用来自中国的莞香演示香道。他听说东莞以前女子出嫁时,常以香木为嫁妆。这里提到的可以作为嫁妆的香料,正是莞香中的精品——“女儿香”。东莞鸡翅岭村,婚嫁之时,“女儿香”是必备的嫁妆,新郎迎亲及新娘出嫁前一晚,必用女儿香或柚子叶熬水沐浴,此风俗沿用至今。
 
  在鸡翅岭村,村民汤锦华已开始为儿子今年11月的婚礼筹备莞香配饰。“广东新娘一般要带一些黄金首饰,我给儿媳妇备的是莞香手链、项链、挂饰之类,绝对不输黄金。”汤锦华出身香农世家,建有贡香居莞香(“女儿香”)传承基地,内有2万多棵莞香树,他本人更是传统莞香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
 
  明中叶以前,莞香多因外形颜色的不同,被称为马牙、铁面、角香、黄熟等。晚明文献开始多用“黄熟香”一词。清代,“女儿香”成为莞香精品的代名词,鸡翅岭村出品的莞香远近闻名——这里是“女儿香”的发源地,种香近六百年。相传清康熙年间,鸡翅岭村汤氏九世祖、著名香农汤茂千的女儿汤秀香出嫁时,汤茂千把上好的牙香送给女儿作嫁妆。每逢初一、十五,汤秀香把牙香点燃,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其时,香气四溢,众乡邻闻香而至,纷纷询问所燃何物?秀香答曰:“女儿香”,从此“女儿香”的芳名不胫而走。
 
  清代,大岭山汤其澜的《燕山原序》最早提及“女儿香”的地位:“女儿香名,其种异于他处,故九州之远,京师之人,无不以为天下第一香也。”清初文学家冒襄在《影梅庵忆语》称赞:“东莞以女儿香为绝品。”根据康雍乾三朝广东地方官员进贡莞香的记录,可以推断“女儿香”的珍贵程度。如雍正十一年,广东巡抚杨永斌向朝廷进献莞香9盒,一年过后,杨巡抚“再表忠心”,这次献上的是“女儿香”,数量只有“一块,重十两”。
 
  千年香市
 
  牙香街每年开市“斗香” 明清莞香销往各地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莞香清新而历久弥香的特质,让其成为宫廷贡品;而便利的水运交通则让莞香所在地形成远近闻名的香市。
 
  东莞寮步镇牙香街,一口名叫“女儿香井”的古井是当地一景,数百年来井水清澈。相传,旧时有位姑娘来打水,不慎将佩戴的“女儿香”挂饰遗落井中,古井由此得名。不过,以沉香木作井壁,也许才是井水一直清澈的原因之一。今日的牙香街,拓宽后的路中间嵌着一条一米多宽的青石板路,蜿蜒至碧瓦飞檐的巷弄深处。这条名为“古街香道”的青石板路,正是明清时期莞香贸易的必经之路。
 
  明朝初年,由于沿海倭寇和反叛势力的侵扰,政府严禁沿海莞香贸易。1394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谕令,禁止海外香木进口,只许两广所产香木在当地自用。1401年,建文帝发布诏令,严禁走私藩香,违者重罪。清朝中期开始,海南香产量已不多,东莞成为香料的重要来源地,许多商贾转往东莞购香。
 
  明代起,东莞的莞香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制香技术更加成熟,贸易逐渐兴旺。民国陈伯陶的《东莞县志》记载:“莞香至明代始重于世。”牙香街成为“莞香专业街”,沿街店铺除了售卖莞香原料、成品熏香、饰品摆件外,也卖各式香炉香具和采香理香工具。逢农历初一、初四、初七的圩日,更有香农来摆摊,乡民来赶集,卖香买香,热闹非常。
 
  牙香街每年开市有“斗香”活动,斗香分两轮,第一轮是“闻”,除了测试气味的爆发力和渗透力,还要品鉴香味的“甜醇温甘咸”。第二轮是“看”,从形、色、触感等方面评判。两轮得分相加最高者为“香王”。寮步鸡翅岭、金桔等地出产的莞香曾屡获桂冠。
 
  随着清朝“海禁”政策的放宽,莞香销售路线不再局限于陆路,还通过海上运往苏杭等地区。
 
  寮步香市岁售逾数万金 曾为“粤东四市”之一
 
  香市在此发轫,离不开寮步的水路之便。寮步地处寒溪河中下游,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1300多年。先民们以石建埗,在岸边结茅寮而居,“寮步”之名得自“草寮石埗”。古牙香街的尽头正是寮步码头(香市古码头),古时码头可通寒溪河,南来北往的商船聚集于此。
 
  从明万历年间开始,莞香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莞香在牙香街集中后,在码头装船,通过寒溪河进入东江、珠江,向北经苏杭而入京师,向南经广州、香港出口至东南亚、日本、阿拉伯地区。每当运香船集体起航的日子,寮步码头总会举办祈福活动,人们燃放鞭炮,点燃香木,香气萦绕、数日不散。
 
  靠着牙香街的车拉牛驮和寮步码头的水运船载,莞香的芬芳徐徐浸润了世界。清代“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将寮步香市与广州花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并称为“粤东四市”。书中记载了莞香的巨大市场需求:“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苏松一带(江南地区),每岁中秋夕,以黄熟彻旦焚烧,号为薰月,莞香之积阊门者,一夕而尽。” 据说当时莞香甚是贵重,有“一片万钱”“1两香等于1两银”之说,莞香热销甚至带动了“中下游产业”,寮步古时曾有一条专营木器的街道,叫作杉街,便是专做装香木箱的专业集市。
 
  同运一船香 香港得名或与莞香有关
 
  在古代东莞县,莞香所经之地,多被冠以“香”字,如香山、香洲、香溪等。香港与东莞曾同种莞香树,同运一船香,传说香港的得名也与此相关。
 
  有史学家考证莞香在香港的运输路线:“来自东莞南部及今新界所产之香,恒在尖沙头之香埠头,用小舟载至石排湾附近之小港,名香港者,然后改用艚船转广州城,遵陆而北,逾南雄岭直达江苏省苏杭一带。”文中的尖沙头即如今香港尖沙咀,石排湾即今香港仔。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罗香林在介绍莞香树的文章中主张香港的命名源自香树。作家叶灵凤先生在《香港的香》一文中写道:“莞香远销至当年苏杭和京师,香农将他们的出品,从产地集中到石排湾附近的这个小港,从这里用大眼鸡船运至省城,再由省城北运。于是岛上的这个小港就称为香港,附近所住的村庄也就称为香港村。”香港大帽山腰的川龙村至今遗留有将香木舂粉的水碓、水磨,这些无不是莞香在港的历史留痕。
 
  香港回归前夕,2000多名深港青年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种下“回归林”——1997棵莞香树。香港与东莞,不但文化同源,未来也更加香气与共。
 
  香技独绝
 
  香脉一度濒临断绝 传承人研古法恢复香艺
 
  生于自然界的莞香树,其实很难结香,莞香的形成,充分体现了莞人的智慧。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昔之香生于天者已尽,幸而东莞以人力补之。”岭南先民在东汉时期就开始培植沉香,像“驯化”野生水稻一样,经过一代又一代技艺的传承与改良,逐渐掌握了独特的天然结香技艺。
 
  莞香曾历经劫难,一度濒临绝迹。据《东莞县志》记载,清朝雍正年间,莞香曾因朝廷横征暴敛而遭受灭顶之灾,香农为避灾祸,将所种香树悉数摧毁。自此,莞香文化日渐式微。莞香原产地大岭山一带,仅有少数人家保留几株香树留作自家使用,曾经热闹繁盛的寮步香市也一度沉寂。
 
  当千年香脉历经磨难,甚至濒危之际,敢为人先的东莞人再次奋力闯出一条生香之路。从上世纪90年始,黄欧走遍了东莞各个山头寻找莞香树,并将搜集到的300多株野生百年莞香母树集中起来,在大岭山“百花洞”建起一座莞香种植园。黄欧还在园区开展了莞香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坚守古法完成包括移植、折枝、断根、开香门、育香、采香、理香、拣香、窨香、合香等30余道工序,让中断了近百年的莞香制作技艺得以恢复,因此获评传统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不凿不采不成香 香农代代感恩馈赠
 
  莞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莞香制作主要包括种香育香、采集加工两大部分。一块沉香的形成,从种植、折枝、断根、开香门、采香、育香、理香、拣香、窨香、合香等,需要经过30余道工序。
 
  在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凑近一棵莞香树细看,一道道人为划出的口子出现在树干上。这不是在砍伐树木,而是在“开香门”。
 
  原来,莞香树本身并无香气,那些神秘的香气来自它的“伤口”:莞香是莞香树受到动物啃噬、火烧、刀伤等外在伤害后,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分泌出的油脂受到真菌感染所凝结成的分泌物。
 
  “莞香是时间造就的艺术品,香结的形成,可能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黄欧告诉记者,“开香门”指的是模拟自然结香的过程。香农在树干合适部位进行人为“损伤”,为真菌入侵、感染和繁殖创造条件。一般七八年以上的莞香树可以“开香门”。
 
  黄欧在莞香树下用脚拨开草丛,周围有一圈明显的沟壑,这是莞香树断根处理后的痕迹,以促进沉香树的侧根生长。而在每年11月之后,对直径10厘米以上的莞香树,就要进行破口处理。一棵树大概要破5到8个口子,以促进其物理结香。在黄欧的指引下,记者留意到山上泥土里长出了许多黄褐色的菌丝,它们在结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莞香需要十多种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才能生成,微生物的种类越多,莞香的质量才越好。”
 
  如今,大岭山上已有3000余亩地重新种上了莞香树。除了上百年的老树外,也有新种植的树苗,还有砍掉枝干后的莞香树墩。树墩上覆盖着黑色的遮盖物,保护其上结香的菌类免受阳光直射。“有些人在树上钻洞结香,香结好了就把树砍掉,再花上十年时间重新种树、钻洞、结香。我们只是在树上制造创面,每年采集一个,一个轮回下来就是十年,树墩旁的小树苗也就长大了。”黄欧说。
 
  每年小雪节气前后,香农将莞香树内已结香的树干锯开,凿下含香油的木块,形成莞香原材料,这时香气最为纯正,是为“采头香”。“不凿不采不成香,莞香树历经磨难,奉献一生,为我们带来美好生活。每年小雪节气采香的日子,我们都要举办祭祀活动,感恩莞香树的馈赠。”黄欧说。
 
  香结从莞香树上取下来之后,还需要经过“理香”:香农的专用工具有钩刀、锄刀、弯刀等,用来铲除香结表层的白木层。这时,香农需一手拿钩刀,一手拿香结,如同雕刻一般,一刀一刀细细钩铲。“铲除白木层,需要精心操刀。力道大了,里面的沉香会受到损失,力道不够,则香脂无法显露。”等到一些黑色油点露出,那就是最纯正的沉香,其硬如铁,滑如脂,色如金,重如玉,沉水而不溶,纹理清晰。用手指蹭几下,一股异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这就是沉香原始的香味。钩铲下来的白木屑,亦带有香气,称为沉香屑。沉香屑可以磨成香粉,制成线香或粉香。
 
  香脉再续
 
  爱香懂香之人 传承弘扬莞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继承与弘扬莞香文化。涉过千年之河的莞香香脉,再次散发出迷人的幽香。
 
  “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汤锦华等积极传承莞香文化,莞香非遗保护园获评省级基地,目前正推荐申报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黄欧创办了“尚正堂”,涉及莞香种植、制作、科研、展览等多个领域,如今年均产业额已达到1.5亿元。“要科学地研究它,不然没办法产业化。”黄欧说,他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植物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传统莞香制作技艺进行科学归纳研究,逐步完成《香材分子鉴定》等8个科研课题,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在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记者看到很多“黑科技”,比如自动浇灌系统,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实时监测系统,二维码溯源等,“只要扫一扫,就知道这棵树什么时候栽植,什么时候‘开香门’,什么时候采过香。”黄欧指着莞香树上的二维码说,非遗园实现莞香产品追踪溯源,相当于给了每棵莞香树一个“身份证”。
 
  牙香街上,青石板路踏过的车辙蹄印虽已无痕,氤氲香气历久弥新。2012年,寮步镇按照岭南建筑风格翻新了牙香街, 2014年,寮步香市获评国家级非遗。如今,牙香街已成当地知名文化旅游景区。漫步老街,只见店铺林立,60多家店铺入驻经营莞香产品。香店门口多有熏香,香气氤氲在红灯笼与绿萝之间。莞香香木香料、各式香品、香木雕件、香具香器应有尽有,不时还有莞香鉴赏、香道展演等文化活动。
 
  随着东莞莞香产业链基本形成,东莞已将发展莞香文化产业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形成千亿莞香产业集群,打造“东方香都”,让莞香飘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莞香不仅在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山东非遗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等大型展会亮相,还远赴新加坡、德国等地展示。
 
  既是日常也是乡愁 一城莞香风雅古今
 
  千年以降,莞香氤氲。至今,人们的生活用香离不开莞香,它是香料,是中药,是用于品闻修心的奇珍,更是传达心意、融于生活的佳友。
 
  对东莞人来说,莞香可入食,可作药,既是生活日常,也是难舍的乡愁。叶伟文是东莞寮步人。“小时候肠胃不舒服,大人会煮莞香茶给我喝。夏天点上香,可以防蚊虫、防潮,安神助眠。莞香还可以入膳,制作成莞香鸡、养生汤。”每逢重要节日,东莞人就在家点燃莞香木片,驱邪避疫;过年时,大家用莞香扫帚清扫屋檐灰尘,迎接新春。离开家乡的东莞人,也会买一些莞香,寄托思乡之情。
 
  木中取香,树皮造纸。莞香树皮也称作“蜜香纸”,是制造高级纸张的原材料。莞香纸曾备受岭南望族青睐,他们书写传世家谱,非莞香纸不用。莞香纸在晾干过程中铺就花草,就可制成漂亮的花草纸,可以用来作画、写书法、做灯笼、做书签。叶伟文小时候收到过用莞香纸制成的书签,十分雅致。
 
  莞香,也是这座城市千年历史的见证。2023年4月,东莞发布全新城市LOGO,以莞香花为原型,莞香成为东莞的城市图腾。
 
  一城莞香,风雅古今。
 
  识香
 
  市面上有句俗语:红木论吨卖,黄梨木论斤卖,沉香则是论克卖。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其特殊的香味仍无法进行人工合成,故十分珍贵。
 
  产于印度、印尼、越南等地的沉香为进口沉香;白木香(土沉香)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是国产沉香。
 
油质(挥发油+固态结晶体)含量是决定沉香等级的主要标准。当下,一般油质含量超过10%,价格为10~15元/克,油质含量超过15%,价格为30~50元/克,油质含量超过20%,价格为80~200元/克,油质含量超过30%,价格200为~1000元/克,油质含量超过35%的,为特等品,特等品沉香能沉于水,价格是收藏级的,曾有86克的特等品沉香以170万元售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幸)
 
 
 
标签: 佛事展
 
更多>同类佛教新闻

佛云网
佛云网:业务范围
佛云网:联系我们
  • 1Q Q:52761801
  • 2邮箱:52761801@qq.com
  • 3微信:52761801
  • 慈明
热点推荐:
佛教域名收藏 佛教网站建设开发 智慧寺庙 功德系统 线上客堂 佛教企业服务 佛教网络推广 佛教小程序开发 佛教app制作 佛教公众号维护 佛教新闻 佛教信息
佛云网是最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主要提供佛教网站建设,佛教小程序开发,佛教app开发,智慧寺庙,佛教软件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服务佛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